国产又黄又潮娇喘视频网址,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不卡,国产激情久久久久影院老熟女,黄网站永久在线播放

您現在的位置: 海洋中國 > 

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黨委書記、主任于福江:厚植預報服務底蘊 打造海洋創新名片

發布時間:2023-01-16
放大縮小

黨的二十大是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要“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并強調“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對我們做好新形勢下海洋預警報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也寄予了很高期望。

以高質量海洋預報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我國是世界上遭受海洋災害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近年來隨著海洋經濟快速發展,沿海地區海洋災害風險日益突出,直接影響沿海地區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海洋防災減災形勢嚴峻,任務艱巨。作為發布海洋災害預警報、海洋環境預報和海上突發事件應急預報的“窗口型”單位,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以下簡稱預報中心)堅持實干為要,勇于開拓創新,不斷提升海洋預警報產品水平和服務能力,不斷筑牢海洋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為人民生產生活、海洋經濟發展、海洋管理、海洋防災減災等提供服務和技術支撐。

按照國務院《海洋觀測預報管理條例》《國家防汛抗旱應急預案》以及自然資源部《海洋災害應急預案》要求,預報中心與地方各級海洋預報部門共同構建了較為完整的國家-海區-?。兴募壓Q鬄暮︻A警業務體系,各級海洋預報機構上下聯動,加強值班值守,及時會商,做到了以最快的響應速度、準確的預警報,第一時間向社會公眾和防汛部門提供預警信息。近年來,面對“天鴿”“山竹”“利奇馬”“煙花”“暹芭”等強臺風或超強臺風,預報中心均及時準確發布了風暴潮和海浪災害警報信息。與“十三五”時期相比,預警準確率穩步提升,預警時間從24小時提早至72小時以上,為防御海洋災害爭取了更加充足的時間。特別是作為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預報中心還為南中國海周邊9個國家提供即時海嘯預警服務。

攻關自主知識產權海洋數值預報技術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到2035年,我國發展的總體目標之一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

海洋預警報業務的核心包括數值預報模式和數據。數值預報模式好比“芯片”,沒有好的“芯片”,就無法及時、準確作出預報。預報所需“數據”好比“糧食”,要確保手里時刻有自己的數據,才能端牢預報“飯碗”。只有把這些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牢牢把握住預警報業務發展主動權。

長期以來,預報中心一直堅持以科研創新促進業務發展,從1997年我國首個完全自主研發的海嘯監測預警系統(CTSU),到2003年我國首個完全自主研發的風暴潮預警系統(PMOST),再到如今自主研發的第三代海嘯和風暴潮預警系統,其采用先進的六邊形非結構化網格和圖形處理單元(GPU)并行加速技術,可以“秒級”完成原來需要數十分鐘的計算量,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特別是近幾年,預報中心認真貫徹部領導批示要求,作為自然資源部重大創新工程之一,海洋預報“芯片”工程取得重大突破。2021年6月,完全自主研發的全球質量守恒海洋環流數值預報模式——媽祖(MaCOM1.0)完成開發并進入業務化試運行。在試運行期間,“媽祖”完成了數據預處理、資料同化、數值計算和產品制作等模塊構建和功能完善,保持了穩定運行和低于1%的故障率,可提供高精度的7天全球三維溫鹽流數值預報產品和一系列定制化產品。2022年11月,在專家評審會上,13名海洋領域的院士和知名專家一致認為“媽祖”功能齊備完整,業務流程高效可靠,預報產品精度達到國際同類預報系統先進水平。12月7日,自然資源部海洋預警監測司正式批準“媽祖”轉入業務化運行。

近年來,國際政治形勢日趨復雜,美西方將海洋和氣象領域關鍵數據當作制裁工具,妄圖通過“斷供”威脅以達到政治目的。高質量的預警報產品離不開高質量的觀測數據,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海洋預警報領域關鍵數據安全風險問題。從2018年起,預報中心就聯合兄弟單位,有針對性地開展關鍵數據自主研發工作,并在預報業務流程中全面開展國產數據替代或備份應用,以擺脫對國外相關數據產品依賴,主要包括海表面動力高度、海表溫度、極地海冰等融合同化產品的研發。其中北極海冰、海表面動力高度衛星反演融合分析產品投入業務運行以來,預報效果與使用國際同類數據基本相當,實現了對國外數據的有效替代。自主海表面溫度融合產品也即將投入業務運行。

推動實現海洋預報現代化

黨的二十大為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指明了前進方向、確立了行動指南。在黨的二十大擘畫的宏偉藍圖下,我們要科學認識、準確把握、正確理解事業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結合服務自然資源管理、推動建設海洋強國等重大職責,找準我國海洋預警報工作面臨的主要困難和不足,堅持問題導向和需求牽引,堅持創新驅動和開放合作,深入推動自主預報技術原始創新,積極拓展開源共享、科教融合、產學研交流和國際合作,實現交叉領域技術的眾智共贏研發和外部技術成果的應用發展。

一是完善自主化低碳化為主要特色的海洋預報核心技術架構。深入實施海洋預報“芯片”工程,持續完善改進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海洋數值預報模式體系,營造開放共享的自主模式開發生態,拓展自主模式應用領域。

二是深化全球化海洋預警報服務。加強全球海洋災害和突發事件應急保障服務能力,加強大洋環境保障能力,強化極地環境預報能力,提升海洋氣候預測與氣候變化影響評估能力。

三是發展數字化智能化海洋預報業務。不斷提高“中國近海一張網”精度,構建“全球一張網”,開發自主智能海洋預報分析處理平臺,持續發力 AI+海洋預報業務。

四是發展沿海精細化海洋災害預警報業務。建設海洋災害應用場景海量數據庫,實現對應急管理需求“秒級”響應,開展近岸精細化預警報系統研發,加大決策服務支撐力度。

五是加強專項海洋預報服務。不斷改進和拓展濱海旅游、海洋漁業預報服務等民生領域服務保障,不斷強化和主動靠前服務海上航行、海上風電和重大基礎設施工程保障服務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部署。

新征程,再出發。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預報中心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肩負起黨和人民賦予的科技創新和公益服務重任,為建設海洋強國、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作者為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黨委書記、主任)

文章來源:i自然全媒體
責任編輯:孫玥

相關閱讀

 
分享到:
20K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中國網官方微信
網站無障礙